單片機 P1口輸入、輸出實驗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單片機
P1口輸入、輸出實驗
一、實驗目的
1、學習P1口的使用方法
2、學習延時子程序的編寫和使用
二、實驗說明
P1口是準雙向口,它作為輸出口時與一般的雙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準雙向口結構可知當P1口用作輸入口時,必須先對口的鎖存器寫“1”,若不先對它寫“1”,讀入的數據是不正確的。
三、實驗內容及步驟
實驗(一):
用P1口做輸出口,接十六位邏輯電平顯示,程序功能使發光二極管從右到左輪流循環點亮。
1、使用單片機最小應用系統模塊。關閉該模塊電源,用扁平數據線連接單片機P1口與十六位邏輯電平顯示模塊。
2、安裝好仿真器,用串行數據通信線連接計算機與仿真器,把仿真頭插到模塊的單片機插座中,打開模塊電源,插上仿真器電源插頭(USB線)。
4、打開Keil uVision2仿真軟件,首先建立本實驗的項目文件,接著添加“P1_A.ASM”源程序,進行編譯,編譯無誤后,點擊全速執行按鈕運行程序,觀察發光二極管顯示情況。發光二極管單只從右到左輪流循環點亮。
5、把源程序編譯成可執行文件,再燒錄到89C51芯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