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識圖培訓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ppt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機械識圖培訓
有關術語簡介
要素:指構成零件幾何特征的點,線,面.
(1).理想要素:具有幾何學意義的要素;
(2).實際要素:零件上實際存在的要素;
(3).被測要素:給出了形狀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
(4).基準要素:用來確定被測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
(5).單一要素:僅對其本身給出形狀公差要求的要素;
(6).關聯要素:對其它要素有功能關系的要素.
形狀公差:指單一實際要素的形狀所允許的變動全量.
位置公差:指關聯實際要素的位置對基準所允許的變動全量.可分為:
(1).定向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方向上允許的變動全量;
(2).定位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位置上的允許變動全量;
(3).跳動公差: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回轉一周或連續回轉時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
形狀和位置公差帶:指限制實際要素變動的區域,主要形狀有:
(1).兩平行直線;
(2).兩等距曲線;
(3).兩同心圓;
(4).一個圓;
(5).一個球;
(6).一個圓柱;
(7).兩同軸圓軸;
(8)兩平行平面;
(9).兩等距曲面.
理論正確尺寸:指確定被測要素的理想形狀,方向,位置的尺寸.該尺寸不附帶公差.
基準和三基面體系:
基準:理想基準要素,它是確定要素間幾何關系的依據,分別稱為基準點,基準線(軸線)和基準平面(中心平面).基準要素有單一基準要素和組合基準要素之別.
三基面體系:由三個互相垂直的基準平面組成的基準體系,它的三個平面是確定和測量零件上各個要素幾何關系的起點.
基準目標:為構成基準體系的各個平面而在要素上指定的點,線,面.
延伸公差帶:根據零件的功能要求,需將位置度和對稱度公差帶延伸到被測要素的長度界限之外時的公差帶.
獨立原則: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與尺寸公差無關,分別滿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公差原則,此原則是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相互關系的基本原則.
相關要求: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與尺寸公差相互有關的公差要求.相關要求包括:
包容要求:為使實際要素處處位于理想形狀的包容面之內的一種公差要求;
最大實體要求:控制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處于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之內的一種公差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