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圈的設計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壓圈的設計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
內 容:(一)沖壓件的工藝性分析
(二)確定工藝方案及模具機構形式
(三)模具設計計算
(四)模具總體設計
(五)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結構設計
(六)沖壓設備的選擇
(七)繪制模具總裝圖
(八)拆畫零件圖
(九)設計總結
(十)參考文獻
目 錄
(一).沖壓件的工藝性分析……………………………4
(二).確定工藝方案模具機構形式……………………4
(三).模具設計計算……………………………………5
(1)排樣方式的確定及其計算
( 2) 計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3)外形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計算
(4)沖壓力的計算
(5)壓力中心的計算
(四).模具總體設計……………………………………8
(五).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結構設計……………………9
(1)落料凸、凹模的結構設計
(2)彈性元件的設計計算
(3)模架的設計
(六).沖壓設備的選擇…………………………………12
(七).繪制模具總裝圖…………………………………13
(八).拆畫零件圖………………………………………13
(九).參考文獻…………………………………………14
(一).沖壓件的工藝性分析
該零件形狀簡單、對稱,是由圓弧和直線組成的。沖裁件內外形所能達到的經濟精度為IT11~IT14。凡產品圖樣上沒有標注公差等級或者公差的尺寸,其極限偏差數值通常按IT14級處理。將以上精度與零件的精度要求相比較,可以為該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夠在沖裁加工中得到保證,其他尺寸標注、生產批量等情況,也均符合沖裁的工藝要求,故決定采用沖壓方式進行加工。經查公差表,各尺寸公差為:
φ42-00.62mm φ20+00.52mm 22+00.52mm 4+00.3mm
(二).確定工藝方案及模具結構形式
該工件所需的沖壓工序包括落料、沖孔兩個基本工序,可以擬定出以下三種工藝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沖孔,采用單工序模分兩次加工。
方案二:落料-沖孔復合沖壓,采用復合模加工。
方案三:落料-沖孔級進沖壓,采用級進模加工。
方案一模具結構簡單,但需兩道工序兩副模具,成本高而生產效率低,難以滿足顧客的要求,而且工件的累積誤差大,操作不方便。由于該工件大批量生產,所以方案二和方案三更具優越性。•
該零件φ20mm×22mm的孔與φ42mm的最小距離為9mm,大于此零件要求的最小壁厚(4.9mm),可以采用沖孔、落料復合;驔_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