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為控制元件設計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5 積分
- PLC為控制元件設計 PLC的工作原理
PLC與繼電器構成的控制裝置的重要區別之一就是工作方式不同,繼電器控制是并行運行方式,即如果輸出線圈通電或斷電,該線圈的觸點立即動作,只要形成電流通路,就有可能有幾個電器同時動作。而PLC則不同,它采用循環掃描技術,只有該線圈通電或斷電,并且必須當程序掃描到該線圈時,該線圈觸點才會動作,而且每次它只能執行一條指令,這也就是說PLC以“串行”方式工作的,這種工作方式可以避免繼電器控制的觸點競爭和時序失配等問題。也可以說,繼電器控制裝置是根據輸入和邏輯控制結構就可以直接得到輸出,而PLC控制則需要輸入傳送、執行程序指令、輸出3個階段才能完成控制過程。
PLC采用循環掃描技術可以分為3個階段:輸入階段(將外部輸入信號的狀態傳送到PLC)、執行程序和輸出階段(將輸出信號傳送到外部設備)。掃描過程如圖1-1所示。
圖1-1 循環掃描
在輸入階段中,PLC先進行自我診斷,然后與編程器或計算機通信,同時中央處理器掃描各個輸入端并讀取輸入信號的狀態和數據,并把它們存入相應的輸入存儲單元。在執行階段中,PLC按照由上到下的次序逐步執行程序指令。從相應的輸入存儲單元讀入輸入信號的狀態和數據,然后根據程序內部繼電器、定時器、計數器數據寄存器的狀態和數據進行邏輯運算,得到運算結果,并將這些結果存入相應的輸出存儲器單元。在輸出階段中,PLC將相應的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