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節能論文羅尚華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羅尚華供電節能論文 基于無功補償技術的原理,在供配電系統選擇并使用了無功補償。闡述了選礦廠生產設備在使用無功補償裝置后,提高了功率因數,節約了電能,供電穩定可靠 。
關鍵詞:無功補償;功率因數;選礦廠
引 言:絕大多數工業企業用電設備屬感性負荷,運行時會吸收大量無功功率,降低系統電壓和功率因數,增加線路損耗、降低供電能力。
彝良馳宏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內一些大型設備為變頻控制 ,使用了大功率變頻器。變頻器為非線性負載,產生大量諧波電流,造成電網及配電系統不穩定,為解決供配電存在的隱患在供配電系統應用了無功補償技術,以提高供配電質量,保證生產順利。
無功補償原理
當電網電壓的波形為正弦波,且電壓與電流同相位時,電阻性電氣設備如白熾燈、電熱器等從電網上獲得的功率P等于電壓U和電流I的乘積,即:P=U×I。
電感性電氣設備如電動機和變壓器等由于在運行時需要建立磁場,此時所消耗的能量不能轉化為有功功率,故被稱為無功功率Q。此時電流滯后電壓一個角度φ。在選擇變配電設備時所根據的是視在功率S,即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矢量和:
S =(P2 + Q2)1/2。無功功率為:Q=(S2 - P2)1/2
有功功率與視在功率的比值為功率因數:cosφ=P/S
無功功率的傳輸加重了電網負荷,使電網損耗增加,系統電壓下降。故需對其進行就近和就地補償。并聯電容器可補償或平衡電氣設備的感性無功功率。當容性無功功率QC等于感性無功功率QL時,電網只傳輸有功功率P。
無功補償形式:無功補償分集中補償、分散補償和就地補償三種。集中補償方式所用電容器組的容量較分組補償或就地補償小,利用率更高,但未對變、配電所各饋線補償,僅減輕了電網的無功負荷。分散補償方式中的電容器組的利用率較就地補償高,因此總的需要量較就地補償小,是一種經濟合理的補償方式。
補償容量的確定
電網里輸、變、配電設備和電力用戶消耗的無功功率損耗約各占一半,為減少消耗,須減少無功在電網里的流動。最好是從用戶開始增加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