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廠印染3000m3廢水處理設計方案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0 積分
- 某廠印染3000m3廢水處理設計方案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應根據設計進水水質、出水指標要求、用地面積和工程規模等多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各種工藝都有其適用條件,應視工程的具體條件而定。選擇合適的污水處理工藝,不僅可以降低工程投資,且有利于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以及減少污水處理設施的常年運行費用,保證出水水質達到出水指標。
該廠采取“調節池+輻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氣浮裝置+一級接觸氧化+二級接觸氧化+二沉池+生物曝氣濾池+氣浮池+全自動過濾+活性炭過濾”的處理工藝。
工藝優點如下:出水指標穩定,可完全滿足建設單位以及當地環保主管部門對廢水排放的指標要求;
占地面積小、工程投資少、建設工期短;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
2.2 工藝流程說明
廠區生產廢水首先進入廢水調節池,廢水進入調節池后,在調節池中進行廢水水量調節、水質均衡,然后通過提升泵提升進入輻流式初沉池的混凝反應池。
廢水進入混凝反應池后,通過加入助凝藥劑使廢水發生混凝反應,同時通過助凝藥劑調節廢水的pH值,以利于廢水在后續工藝段中的處理。經中混凝反應池反應之后的廢水自流進入輻流式初沉池。
廢水進入初沉池后,通過絮凝的懸浮物在初沉池中進行沉淀,使廢水固液分離,沉淀產生的污泥由污泥泵排入污泥濃縮池,分離后的廢水通過自流方式進入平流沉淀池進行二次沉淀,經平流式沉淀池二次沉淀后的廢水自流進入氣浮池。
氣浮池對初沉池處理之后的廢水再次進行固液分離,進一步處理初沉池出水中的懸浮物,減少初沉池的物化污泥進入一級接觸氧化池后影響接觸氧化工藝的處理效果。經氣浮池處理之后的廢水自流進入一級接觸氧化池。
廢水進入一級接觸氧化池后,利用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長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剩余有機物。
接觸氧化池是生化處理的核心,是一種以生物膜法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處理裝置,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聚乙烯彈性填料作為生物膜載體。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經過充氧的廢水,與長滿生物膜的填料相接處,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微生物在有氧的條件下將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機物用于合成新的細胞,將另一部分有機物進行分解代謝以便獲得細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終產物是CO2和H2O等穩定物質。這也就是污水中BOD5和CODcr的降解過程。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