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一)工藝規程設計及鉆用夾具設計說明書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0 積分
- 杠桿(一)工藝規程設計及鉆用夾具設計說明書分析零件圖可知,該杠桿的左,右端面及上下端面精度要求并不太高,其粗糙度在Ra3.2以上,故可用銑削加工。Φ20H7mm的孔的粗糙度為Ra1.6,所以采用鉆-擴-粗鉸-精鉸的工藝過程在鉆床上加工。由于端面為平面,可防止鉆頭鉆偏以保證加工精度。該零件除了內孔之外,其他加工表面精度要求均不高,因此以車床和銑床的粗加工就可達到要求。
1.2工藝規程設計
1.2.1確定生產類型
零件的材料QT50-1.5。由于年產量為10000件,達到大批生產的水平,所以該零件為大批生產。
1.2.2確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而且零件的輪廓尺寸不大,鑄造表面質量的要求高,故可采用鑄造質量穩定的,適合大批生產的金屬模鑄造。便于鑄造和加工工藝過程,而且還可以提高生產率。
1.2.3確定鑄件加工余量及形狀
在加工之前所有要求加工的表面加工余量為單邊2mm,由于Φ20底面,Φ35外面兩端面,Φ20凸臺的端面,鍵槽的兩側面和底面表面粗糙度為Ra6.3um,在精加工之前余量留50mm。在精加工加工Φ20H7孔和Φ8H7孔之前,余量為0.06mm,因為是鉸孔,所以需要的余量比較小。
1.2.4基準的選擇
粗基準的選擇:按有關基準的選擇原則,即當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時,應以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準;若零件有若干不加工表面時,則應以與加工表面要求相對位置精度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準。現以零件的側面為主要的定位粗基準。
精基準的選擇:精基準選擇的原則有基準重合原則、基準統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