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極焊片模具設計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 陽極焊片模具設計1 緒論
1.1模具的發展史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模具工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設計、制造加工能力和水平、都有一了很大的提高。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統計,1995年中國模具總產值為145億元,而2003年已達450億元左了,年均增長14%。另據統計2004年中國(不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共有模具專業生產廠、產品廠配套的模具車問(分廠)近20000家,約60萬從業人員,年模具總產值達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有十多家。但是,我國模具工業現有能力只能滿足需求最的60%左右,還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據有關部門統計,1997年進口模具價值6-3億美元,這還不包括隨設備一起進口的模具;1997年出口模具僅為7800萬美元。目前我國模具工業的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和制約經濟持續發展的瓶頸。國內已經認識到了模具在制造業中的重要基礎地位,許多模具企業十分重視技術發展,增大了用于模具技術進步的投資。
(一)模具設計分析方面的狀況:
模具CAD/CAE/CAM技術是改造傳統模具生產方式的關鍵技術,能顯著縮短模具設計與制造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最。它使技術人員能借助于計算機對產品、模具結構、成型工藝、數控加工及成本等進行設計和優化。以生產家用電器的企業為代表,陸續引進了相當數最的CAD/CAM系統,實現了CAD/CAM的集成,并采用CAE技術對成型過程進行計算機模擬等,數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促進和推動了我國模具CAD/CAE/CAM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我國自開發的有沖裁模CAD/CAM系統;CAXA系列軟件為進一步普及模具CAD/CAM技術創造了良好條件。但目前我國計算機輔助技術的軟件開發,尚處于較低水平,需要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無論是應用廣泛性,還是技術水平上都與國外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應用CAE進行模具方案設計和分析計算方面,也才剛剛起步,大多還處于試用階段。
(二)我國未來模具的研發探討——模具設計的標準化、網絡化、智能化、三維化、集成化 
1、標準化
標準化是實現模具專業化生產的基本前提,是系統提高整個模具行業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機械制造業向深層次發展必由之路。國際上工業發達的國家和公司都極為重視模具的標準化,我國的模具標準化程度不足30%,而且標準品種少、質量低、交貨期長,嚴重阻礙模具的合理流向和效能發揮。
CAD/CAM系統可建立標準零件數據庫,非標準零件數據庫和模具參數數據庫。標準零件庫中的零件在CAD設計中可以隨時調用,并采用GT(成組技術)生產。非標準零件庫中存放的零件,雖然與設計所需結構不盡相同,但利用系統自身的建模技術部可以方便地進行修改,從而加快設計過程,典型模具結構庫是在參數化設計的基礎上實現的,按用戶要求對相似模具結構進行修改,即可生成所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