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車床縱向進給系統和橫向進給的設計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20 積分
- 1.1 數控系統的發展簡史及國外發展現狀
1949年美國帕森公司首先提出了機床數字控制的概念。1952年第一代數控系統——電子管數控系統的誕生。20世紀50年代末,完全由固定布線的晶休管元器件電路所組成的第二代數控系統——晶體管數控系統被研制成功,取代了昂貴的、易壞的、難以推廣的電子管控制裝置。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1965年出現了第三代數控系統——集成電路數控系統。1970年,在美國芝加哥國際機床展覽會上,首次展出了第四代數控系統——小型計算機數控系統,然后,隨著微型計算機以其無法比擬的性能價格比滲透各個行業,1974年,第五代數控系統——微型計算機數控系統也出現了。應用一個或多個計算機作為數控系統的核心組件的數控系統統稱為計算機數控系統(CNC)。綜上所述,由于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控機床的數控系統也隨著不斷更新,發展非常迅速,幾乎5年左右時間就更新換代一次[1]。
數控機床是先進制造業的基礎機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種、小批量、高科技含量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歐、美、日等工業化國家已先后完成了數控機床產品進程,1990年日本機床產值數控化率達75%,美國達70.1%,德國達57%。目前世界數控機床年產量超過15萬臺,品種超過1500多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