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廠處理設計任務書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第一章 給水廠處理設計任務書1.1.1某小型自來水廠設計
已知黃河水某斷面檢測水質數據為溶解氧7.5㎎∕L,高錳酸鹽指數2,化學需氧量15mgL,五日生化需氧量3mg/L,氨氮0.15mg/L,總磷0.02mg/L,六價鉻0.01mg/L揮發酚0.002mg/L.
1.1.2設計水質及分析
本設計給水處理工程設計水質滿足國家應用水標準(GB5749-2006),并根據原始資料判斷判斷本次設計水質為Ⅰ類水質。處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細菌、病毒以及有毒物質,是凈化后的水質滿足生活飲用水的要求。
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不得含有危害人類健康的化學物質及反射性物質。
(3)水的感官性狀良好。
1.1.3出水水質要求
要求處理后水質達到如下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濁度≯1 NTU,色度≯15,硬度≤450mg/L(CaCO3計),pH=6.5~8.5,菌落總數≤100 CFU/ml,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不得檢出,余氯與水接觸30 min不低于0.3mg/L(管網末端≮0.05mg/L)等。各項其它指標詳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
1.2設計水量
水處理構筑物的生產能力,應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廠自用水量進行設計,并以水質最不利情況進行校核。水廠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濾池沖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城鎮水廠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設計取8%,則設計處理量為:
Q=(1+a)Qd=(1+0.08)*50000=54000m³/d
式中 Q——水廠日處理量;
a——水廠自用水量系數,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設計取5%
1.3給水處理流程確定
1.3.1給水處理工藝流程的選擇
給水處理工藝流程的選擇與原水水質和處理后的水質要求有關。一般來講,地下水只需要經消毒處理即可,對含有鐵、錳、氟的地下水,則需采用除鐵、除錳、除氟的處理工藝。地表水為水源時,生活飲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的處理工藝。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則需要進行特殊處理。
一般凈水工藝流程選擇:
方案1:一般可用于濁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庫水處理。進水懸浮物含量一般 小于100mg/L,水質穩定、變化較小且無藻類繁殖。
工藝流程:原水→接觸過濾→消毒
方案2:以地表水作為水源時,處理工藝流程中通常包括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過濾及消毒。
工藝流程:源水→混凝劑投入混合→絮凝沉淀→過濾→消毒→清水池→二泵站→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