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的發展與挑戰
- 文件下載:
-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徐忠堂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綠色、低碳、環保是地球人類發展經濟的潮流。節能和環保的產業是先進的產業,反之不節能和不環保的產業是落后的和要被淘態的產業。在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是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有效途徑,生命力十分旺盛。目前,為了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要以節能減排的戰略高度認識在城市建設和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的重要地位。
1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事業得到迅速發展,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發展更快。截止2010年熱電聯產6000千瓦以上的供熱機組容量達16655萬瓦千,占全國發電機組容量的24%,我國熱電聯產裝機容量已躍居世界前二位;城市集中供熱面積為45億平方米,占北方采暖地區城市建筑采暖面積的70%左右。
我國城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的發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突出作用已被國家、城市政府、有關部門,供電和供熱企業、及全社會所認同。實踐證明,0、6-5萬瓦千的發電機組,發電煤耗均在600克/度左右;改擴建為熱電廠后,背壓機組發電煤耗大幅度下降為200克/度左右,抽凝機組也下降為350克/度以下,節煤效益十分顯著。熱電廠與區域鍋爐房相比供熱耗煤均為40公斤/吉焦左右(以熱量法計算),區域鍋爐房供熱耗煤均在50公斤/吉焦以上,而分散小高爐供熱煤耗高達60公斤/吉焦以上。在環境保護方面熱電聯產更優于區域鍋爐房和小鍋爐房,熱電廠鍋爐容量大,煙囪高達100米以上,都裝有除塵設備,除塵效率高達90%左右,大大的減少空氣環境污染。
2發展速度快。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城市集中供熱面積以2-3億平方米/年的速度快速增長,由二十世紀末的10億平方米迅速增長至45億平方米。
3結合我國是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煤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的約占70%左右)的實際情況,結合我國城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事業發展的實際歷程,已形成以熱電聯產為主、區域鍋爐房為輔,其他熱源方式為補充的城市集中供熱發展的基本方針。
4在我國十五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等采暖地區132個地級以上的城市都有城市集中供熱設施。
5城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發展的技術特征是:1)隨著城市供熱規模的發展,中等城市熱電廠裝機容量一般為0.6、1.2、2.5、5、10、萬千/臺,在大、特大城市200MW和300MW的大容量、高參數的供熱機組廣泛使用,采暖期間節約能源的效果明顯,在城市供熱發展中顯示出巨大潛力;2)城市熱源向熱電廠和區域鍋爐房聯合供熱系統發展;3)城市熱力網向管道大口徑、供水高溫度、高壓力等高參數發展;4)熱力管道由地溝敷設基本過渡到應用無地溝敷設的直埋技術。
6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縣鎮城市居民住宅發展很快,平均每年以20-30萬平方米速度快速增加,有的高達50萬平方米以上。因此,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之一的集中供熱必須加快建設,以滿足縣鎮城市居民采暖供熱的需要。由于投資規模的限制和人們對國家“上大壓小”政策的誤解,縣鎮城市供熱都以建設區域鍋爐房為主,甚至不按國家要求建設了很多分散小鍋爐房,既浪費能源 又污染環境。采暖期長達5個月以上的縣鎮,應該建設熱電聯產供熱機組。在我國北方采暖地區采暖期長達5個月以上的縣鎮約有大約有一千多個以上,是建設和發展熱電聯產的大好機遇。
北京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是我國典型的,先進的代表。熱電聯產總裝機容量為330萬瓦千,其中燃煤機組250萬瓦千,天然氣聯合循環機組80萬瓦千;區域鍋爐房總裝機容量1608兆瓦。這些熱源,承擔著210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北京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技術水平、設備水平、管理水平是全國最先進的。
2挑戰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以熱電聯產為主、區域鍋爐房為輔,其他熱源為補充的城市供熱格局受到嚴重的沖擊。二十世紀末城市供熱熱源供應總量中,熱電聯產占63%,區域鍋爐房占36%;發展到2010年末,城市供熱熱源供應總量為224716萬吉焦,其中熱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