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鏡巖生物化學筆記(整理版)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rar 格式,下載需要 20 積分
- 王鏡巖生物化學筆記(整理版)導入:100 年前,恩格斯指出“蛋白體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今天人們如何認識蛋白質的概念和重要性?
1839 年荷蘭化學家馬爾德(G.J.Mulder)研究了乳和蛋中的清蛋白,并按瑞典化學家 Berzelius 的提議把
提取的物質命名為蛋白質(Protein,源自希臘語,意指 “第一重要的” )。德國化學家費希爾(E.Fischer)
研究了蛋白質的組成和結構,在 1907 年奠立蛋白質化學。英國的鮑林(L.Pauling)在 1951 年推引出蛋白質的
螺旋;桑格(F.Sanger)在 1953 年測出胰島素的一級結構。佩魯茨(M.F.Perutz)和肯德魯(J.C.kendrew) 在 1960
年測定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晶體結構。1965 年,我國生化學者首先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胰
島素(insulin)。
蛋白質是由 L- α - 氨基酸通過肽鍵縮合而成的,具有較穩定的構象和一定生物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biomacromolecule)。蛋白質是生命活動所依賴的物質基礎,是生物體中含量最豐富的大分子。
單細胞的大腸桿菌含有 3000 多種蛋白質,而人體有 10 萬種以上結構和功能各異的蛋白質,人體干重
的 45%是蛋白質。生命是物質運動的高級形式,是通過蛋白質的多種功能來實現的。新陳代謝的所有的化
學反應幾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進行的,已發現的酶絕大多數是蛋白質。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許多小分子物質
和離子,它們的運輸由蛋白質來完成。生物的運動、生物體的防御體系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在遺傳信息
的控制、細胞膜的通透性,以及高等動物的記憶、識別機構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蛋白質工程和
蛋白質組學的興起和發展,人們對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認識越來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