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與磨削原理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切削與磨削原理第三章 切削與磨削原理
3.1.3 前刀面上刀-屑的摩擦與積屑瘤
1.摩擦面上的接觸狀態
1)峰點型接觸( F 不太大時):m= f/F=tsAr/ss Ar=ts/ss=常數
此時的摩擦狀態為滑動摩擦(外摩擦)。
ss--材料的拉壓屈服極限 ts--材料的剪切屈服極限
Aa--名義接觸面積 Ar--實際接觸面積
2)緊密型接觸(F 很大時): m= f/F= tsAa/F=ts/sav≠常數
此時的摩擦狀態為粘結摩擦(內摩擦)。
2.前刀面上刀-屑的摩擦:既有粘結摩擦,也有滑動摩擦,以粘結摩擦為主。
前刀面上的平均摩擦系數可以近似用粘結區的摩擦系數表示:m= ts/sav≠常數
當前刀面上的平均正應力sav增大時,m 隨之減小。
4.積屑瘤
1)現象:中速切削塑性金屬時,在前刀面上切削刃處粘有楔形硬塊(積屑瘤)。
2)形成原因:
(1)在一定的溫度和很大壓力下,切屑底面與前刀面發生粘結(冷焊);
(2)由于加工硬化,滯流層金屬在粘結面上逐層堆積(長大)。
3)對切削過程的影響
(1)積屑瘤穩定時,保護刀具(代替刀刃切削);
(2)使切削輕快(增大了實際前角);
(3)積屑瘤不穩定時,加劇刀具磨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