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物學論文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環境生物學論文壤重金屬污染是指由于人類活動,土壤中的微量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過背景值,過量沉積而引起的含量過高,統稱為土壤重金屬污染[3]。污染土壤的
重金屬主要包括汞(Hg)、鎘(Cd)、鉛(Pb)、鉻(Cr)和類金屬砷(As)等生物毒性顯著的
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鋅(Zn)、銅(Cu)、鎳(Ni)等元素。主要來自農藥、廢水、污泥和大氣沉降等,如汞主要來自含汞廢水,鎘、鉛污染主要來自冶煉排放和汽車廢氣沉降,砷則被大量用作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和除草劑。
土壤中重金屬形態的劃分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土壤中化合物或礦物的類型,其二是操作定義上的重金屬形態。土壤中重金屬存在的形態不同,其活性、生物毒性及遷移特征不同,其生態效應和植物效應也不同。重金屬能在一定的幅度內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具有可變價態,因重金屬的價態不同,其活性和毒性也不同;在不同的土壤環境條件下,包括土壤類型、土地利用方式、陽離子交換量、土壤pH、Eh值、土壤膠體的種類與含量等因素的差異,都可以引起土壤中重金屬元素存在形態的轉化,從而影響到重金屬對植物的危害程度。
這些化合物的溶度積[4]都比較小,使得重金屬累積于土壤中,不易遷移,污染危害范圍擴大的可能性較小,但卻使污染區域內的危害周期變長,危害程度加大。
土壤酶參與土壤中的眾多代謝過程,是土壤生態系統代謝的重要動力,土壤中所進行的一切生物學和化學過程都要由酶的催化作用才能完成,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循環等過程中,土壤酶起到表征物質和能量轉化強度的作用[6]。土壤酶活性的高低可以衡量土壤生物學活性和土壤生產力,土壤重金屬含量的高低影響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土壤的污染情況。
本文將論述汞(Hg)、鎘(Cd)、鉛(Pb)、鉻(Cr)、鋅(Zn)、銅(Cu)、鎳(Ni)等元素對土壤中蚯蚓酶活性的影響。
二、參考文獻
1、《生態環境》2008年第二期 王慧 張玉龍 黨秀麗 任琳 姬景紅 虞娜
為了探究土壤鎘、鋅污染對土壤動物蚯蚓的生理毒害情況,為土壤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提供數據支持,以赤子愛勝蚓(Eisennia foetida)為研究對象,采用自然土壤法進行急性毒性試驗,研究了土壤外源添加鎘(Cd)和鋅(Zn)單一污染與復合污染對蚯蚓纖維素酶活性的毒性效應。試驗結果表明,蚯蚓體內纖維素酶活性在培養過程中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變化趨勢。單一污染試驗,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現在第7至第9天,最小值出現在第14天;復合污染試驗,同一處理不同培養時間的酶活性最小值也大多出現在第14天。土壤Cd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