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展開計算方法
- 文件下載:
-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0 積分
- 鈑金展開計算方法鈑金展開計算方法
1 范圍
公司折彎次數小于8次的常規鈑金件適用本方法,精密鈑金件、折彎次數較多或折彎內圓弧半徑R有特殊要求的鈑金件需進行試折彎。
2 展開計算原理:
2.1 板料在彎曲過程中外層受到拉應力,內層受到壓應力,從拉到壓之間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壓力的過度層為中性層;中性層在彎曲過程中的長度和彎曲前一樣,保持不變,所以中性層是計算彎曲件展開長度的基準。
2.2 中性層的位置與變形程度有關,當彎曲半徑較大,折彎角度較小時,變形程度較小,中性層位置 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處;當彎曲半徑較小,折彎角度增大時,變形程度隨之增大,中性層位置逐漸向彎曲中心的內側移動。中性層到板料內側的距離用λ表示(見圖一)。
3 折彎模具:
我們使用的小松數控折彎機所配套的普通折彎模具V型槽寬度通常為適用該折彎模的板厚的5-6倍。板厚與適用V型槽寬(見表1)。
表1 板厚與適用V型槽寬參數
板厚(t) 1.0, 1.2,1.5 1.5,2.0 2.5,3.0 3.0,4.0,5.0
適用V槽寬度 8 12 16 25
4 展開計算方法:
4.1 90°折彎(一般折彎)
4.1.1 (如圖二),由于我們常用的折彎上模的尖角通常小于0.5,所以折彎內圓弧R可以視為定值,因此折彎拉伸系數的影響因素主要取決于折彎下模槽寬V和材料厚度t。展開長度的計算公式為(1):
L=L1 + L2- 2t + 系數a ;……………………………………………………… (1)
4.1.2 折彎系數a的計算公式為(2):
a = -0.075V+ 0.72t - 0.01 ……………………………………………………………(2)
其中:V—下模槽寬;t—材料厚度
4.1.3 為方便計算將展開長度的計算公式簡化為(3):
L=L1+L2-系數C ……………………………………………………………………(3)
注:簡化系數C = (2t - 系數a)見表2。
4.1.4 多次折彎展開長度的計算公式為(4):
L=L1+L2+Ln-(n-1)C ………………………………………………………………(4)
其中:n—折彎次數
表2 90O折彎系數C
90O折彎系數C 材料厚度t
1.0 1.2 1.5 2.0 2.5 3.0 4.0 5.0
下
模
槽
寬
V 8 1.89 2.15 2.53 —— —— —— —— ——
12 —— —— 2.83 3.47 —— —— —— ——
16 —— —— —— —— 4.41 5.05 —— ——
25 —— —— —— —— —— 5.73 7.01 8.29
5 反折壓平(雙折邊)
5.1 如圖三,雙折邊是兩層鋼板重疊在一起的折彎形狀,通常用來起加強作用,因此2.0mm以上的板很少見壓死邊。它需要用特殊折彎模具成形,而且要分為兩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
5.2 雙折邊的展開長度計算公式為(5):
L=L1 + L2- 系數C ………………………………………………………………(5)
5.3 系數C的經驗值見表3。
表3 系數C經驗值(一)
材料厚度t 1.0 1.2 1.5 2.0
折彎系數C 0.4 0.5 0.8 1.0
6 鈍角折彎
6.1 (如圖四)我們常用的鈍角折邊通常為135o、150o,展開長度計算公式為(6):
L=L1 + L2- 系數C ………………………………………………………………(6)
6.2 系數C的經驗值(二)見表4。
表4 系數C經驗值(二)
材料厚度t 1.0 1.2 1.5 2.0 2.5 3.0 4.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