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現代設備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0 積分
- TPM現代設備管理的理論與實踐2、TPM的內涵
在日本,TPM被定義為“全員參與下的生產維修”。在這一前提下,TPM還涉及使生產設備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包括一個廣泛的、每一個管理人員積極參與的預防維修體系的建立。其核心是“維修”與“員工的參與”。在其它國家中,這樣的定義產生了一些問題。對于西方國家而言,核心問題在于設備。國際TPM協會主席Hartmann所提出并經西方國家企業認可的TPM定義為:全體員工積極參與下的生產設備整體效 率的持續改造。
上述定義的核心在于生產設備的整體效 率而非維修,在于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而不 僅僅是管理人員。TPM體系不僅涉及維護和 操作人員,而且還應包括諸如研發人員、采 購人員及工長在內的全體員工。生產設備整 體效率所帶來出來的效益將通過操作人員與 維護人員之間的良好合作加以實現。
全面生產設備管理TPEM®(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為適應西方國家工業企業建立TPM管理模式的需要,國際TPM協會提出了“全面生產設備管理”這一新的概念(注:“全面生產設備管理”已由國際TPM協會注冊)。
與較為僵硬的日本TPM模式相比。TPEM 系統的建立具有較大的靈活性。TPEM模式更注重現實的需求,將生產設備置于優先考慮的位置,對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也給予特別的關注。TPEM模式是一種更為實用的管理模式。借助于TPEM的方法,TPM將重新調整和改變生產設備管理的結構。以24小時連續有效運轉為最高目標的設備利用率是建立良好的固定資產及設備管理系統的關鍵所在。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改造生產設備管理系統 可以通過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現有生產設備系統的改造;
將經改造后的設備管理系統維持在高效及 高有效度的水平上;
購置高效及高有效度的新設備。
設備管理的每一階段都包括許多步驟,這 是在建立TPM體系的規劃中必須加以注意的問 題。對于TPEM系統來說,首先應該將設備性 能及有效度維持在盡可能高的水平,這在TPM 體系中是十分重要的問題。
雖然必須投入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但是相對于生產率和質量的改造及成本的降低而言,這些投入還是很有意義的。
充分而詳盡的數據資料及周密的計劃對于第一階段目標的實現也是至關重要的。應予優先考慮的是改造生產過程,使有限的生產設備能夠生產更多的產品,這也將使得早期對TPM的投入得到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