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25(橋寬16米)隔板計算書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5 積分
- 3-25(橋寬16米)隔板計算書第一部分 數據參數
一、規范及參考資料
1、《城市橋梁設計荷載標準》(CJJ77-9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04);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
4、計算程序:橋梁博士V3.1
二、主要計算指標
橋寬:16米(0.5+15.0+0.5)
跨徑:25+25+25米
角度:90度
平曲線半徑:1000米(按直線橋計算)
荷載等級: 城—A級
1)計算橫隔梁及行車道板采用車輛荷載
2)全橋縱向分析采用車道荷載
車道荷載的均布荷載標準值 抗彎計算qM=10.0 KN/m
抗剪計算 qQ=15.0 KN/m
車道荷載的集中荷載標準值P=300 KN
三、橫隔板構造
3×25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共設有4道隔板,其中1、4號隔板為端隔板,2、3號隔板為中隔板。隔板支座間距均為8米。隔板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根據受力,共計算2種隔板:
第一種:1,4號隔板(即端隔板),隔板厚1.34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兩支點支撐。
第二種:2,3號隔板(即中隔板),隔板厚2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兩支點支撐。
隔板詳細構造、單元劃分及橫截面選取見附圖。
橫隔板計算方法:
隔板計算采用“橋梁博士3.1”計算,由于上部主梁腹板的抗彎剛度比相應橋面板的抗彎剛度大20倍,所以荷載的傳遞方向為:橋面板→主梁腹板→橫隔板→支座。
在計算中恒載按主梁腹板位置以集中力的方式加載在橫隔板上。
活載的計算方法是:先以單列車在縱向加載,求得單列車在隔板處的反力,再以此反力以橋梁博士對橫隔板橫向加載,求得橫隔板最大最小彎矩,作為配筋的依據。活載的傳遞也是與恒載相同的,先傳遞到腹板,再由腹板傳遞到隔板,但詳細的分析較為復雜,以活載直接在橫隔板上加載是簡化做法,是偏安全的。
在計算中先以橋梁博士估算配筋面積,以估算的配筋面積布置鋼筋,再進行結構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
四、有關計算數據的選取
1、有關計算參數的選取
1)混凝土材料之力學特性
C50混凝土:
立方強度50MPa
抗壓彈性模量 EC =3.45e4Mpa
抗剪彈性模量 GC =1.38e4Mpa
軸心抗壓標準強度fck =32.4Mpa
抗拉標準強度ftk =2.65Mpa
抗壓設計強度fcd =22.4Mpa
抗拉設計強度ftd =1.83Mpa
容 重 r=26KN/m3
線膨脹系數α=0.00001
2)裂縫寬度限值:按普通大氣環境,取0.2毫米。
2、計算模型
根據橫隔板橫斷面及主梁位置,將橫隔板簡化為平面桿系。以橋梁博士計算。
一般構造、單元劃分參見附圖。
3、縱向計算反力
3-25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支點反力表
單位:KN
反力類型 邊支點(邊墩) 中支點(中墩)
恒載(第一施工階段) 2930 6460
恒載(第二施工階段) 506 1388
汽車荷載(最大) 601 933
汽車荷載(最小) -56 -104
支座變位(最大) 178 524
支座變位(最小) -178 -524
溫度梯度(最大) 222 111
溫度梯度(最小) -111 -222
注:1、本表中數值與縱向計算書中略有差異,是由于翼緣板已由2.2米調整為2.3米。
第二部分 橫隔板計算
一、1,4號橫隔板(端隔板)計算
1、隔板構造
隔板寬1.34米,鋼筋混凝土結構,雙支座支撐,柱間距8.0米。
隔板構造、單元劃分及斷面見圖。
2、普通鋼筋
采用Φ32 HRRB335鋼筋作為受力鋼筋估算所需鋼筋面積。
3、施工安排
計算共安排3個施工階段
第1階段:澆注隔板及主梁,拆除支架,工期28天。
本階段計入主梁與隔板自重,在每個腹板位置處(結點7、14、20、27)加集中力:
2930/4=733KN
第2階段:施工橋面鋪裝及護欄,工期60天
本階段計入鋪裝及護欄重量,在每個腹板位置處(結點7、14、20、27)加集中力:
506/4=127KN
第3階段:考慮收縮與徐變,工期1400天
4、使用階段荷載
1)、活載
活載:城-A級
活載采用單列車縱向加載的反力,由橋梁博士進行橫向加載。
汽車: 601KN
沖擊系數:采用車輛荷載沖擊系數(見縱向計算)1.3
2)、溫度荷載
溫度:本次考慮了3種溫度情況
(1)整體升溫溫差35℃
(2)整體降溫溫差60℃
(3)采用如下圖所示的豎向溫度梯度曲線
3)縱向計算的支座變位與溫度力:
縱向支座變位及溫度的影響力作為均布荷載加在隔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