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20 積分
- 增材制造相關院校增材制造技術,在美國于19世紀末出現,并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實現與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受到國內高校與科研機構的重視。增材制造技術在我國發展已有30年,但是近年來才為人們廣泛熟知。無論是增材制造設備,還是新型材料的研發以及與傳統制造相結合的衍生技術,國內均有研究并且取得突破。現今,增材制造在“中國制造2025 ”推動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眾多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甚至各地方政府都積極參與其中。
1.1高校和科研機構方面
在增材制造技術的研究中,我國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起步也比較早。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就開始了對增材制造的研究。各高校均有其不同的技術優勢,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優勢在于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SLS),清華大學側重熔融沉積成型技術(FDM),北京航空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主要集中在金屬領域,西安交通大學則主要集中在立體光固化成型技術(SLA)。形成了以清華大學顏永年團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團隊、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團隊、西北工業大學黃衛東團隊、華南理工大學楊永強團隊為代表的科研團體,代表著中國增材制造技術研究的最高水平。此外,大連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北大學以及中科院深圳先進研究院、自動化所等科研機構也都在設備研制、軟件開發、產品制造和材料研發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一般會通過相關公司進行吸收與轉化,并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
1.2公司方面
科研機構研究成果的應用最終要通過企業對接市場完成。增材制造行業市場潛能巨大,吸引了眾多公司參與其中。目前, 國內從事增材制造行業的公司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 是傳統制造行業轉型而來的公司,這些公司往往具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另一類 是海外歸國或高校科研機構人員組成的公司,這些公司掌握著核心技術。
1.3具體介紹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 (北京)
以“中國3d打印第一人”顏永年教授及其團隊為代表的清華機械系在3d打印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高端裝備制造、金屬3d打印、生物3d打印等領域均有前沿的 研究,顏永年教授曾3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從清華所畢業的校友,從事3d打印行業并成立公司的不在少數。代表性企業:北京太爾時代、昆山永年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