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一18一陳瑞瑞一早期系統干預對小兒腦癱康復治療的效果評價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20 積分
- 初稿-18-陳瑞瑞-早期系統干預對小兒腦癱康復治療的效果評價摘 要
目的 總結腦癱患兒護理中實施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總結康復護理價值。
方法 從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治療的腦癱患兒50例。按照臨床護理方案的不同,將50例腦癱患兒分為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以及采取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訓練的治療組。對比兩組腦癱患兒臨床康復效果,并對患兒家屬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對比。
結果 兩組患兒在實施3個月的臨床護理干預后,治療組患者護理前后的適應性、活動能力、語言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差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前后差值。經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患兒家屬進行臨床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治療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100%(27/27),對照組為78.3%(18/23)。
結論 對腦癱患兒在早期護理中實施上肢功能鍛煉,能夠提高患兒的肢體活動、智力、社交等諸多方面的能力,提高總體生活質量。同時,提高患兒家屬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所以,小兒腦癱護理中實施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可以推廣應用。
關 鍵 詞:小兒腦癱;早期干預;康復治療;效果;
論文類型:干預研究
目 錄
摘 要 I
目 錄 III
1 緒論 1
2 研究設計 3
3 研究結果 5
4 討論 7
參考文獻 9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11
聲明
預覽中看不見即可):
1 緒論
小兒腦稚,全稱小兒腦性癱瘓,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個月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臨床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早產、難產、窒息、黃疸是導致小兒腦癱的主要原因,腦癱患兒運動、智力、語言等多方面生理功能障礙,且無法消除后遺癥。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小兒腦癱的臨床發病率居高不下,嚴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還會造成社會經濟負擔。具體分析腦癱,醫學名詞成為腦性癱瘓,小兒腦癱多指患兒在未出生到出生1個月之間,由于多種因素(父母吸煙酗酒、吸毒、孕期服藥、妊高癥、早產、流產次數較多、感染以及中毒等等)造成的腦損傷問題,最終出現中樞性運動障礙[2-3]。患兒臨床表現:患兒屈曲身體困難,患兒頭頸松軟無法正常抬頭,患兒不愛活動,患兒發育遲緩,吞咽功能差,睡眠太少或太多等[4]。所以腦癱患兒存在明顯的運動功能、發育障礙問題,這給家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以及精神負擔。早期的干預冶療并進行綜合康復智力能有效減低腦癱發生率,從源頭上遏制腦癱的發生,所以早期的全面檢查以及康復治療是改善腦癱預后的關鍵。
1.1背景
小兒腦性癱瘓是指嬰兒從出生前至出生后一個月以內,患兒在未出生到出生1個月之間,由于多種因素(父母吸煙酗酒、吸毒、孕期服藥、妊高癥、早產、流產次數較多、感染以及中毒等等)造成的腦損傷問題,最終出現中樞性運動障礙。簡稱為小兒腦癱,其臨床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腦癱患兒運動、智力、語言等多方面生理功能障礙,且后遺癥無法消除,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了軀體、精神及經濟壓力,還會造成社會經濟負擔。目前,國內外已有大量調查統計數據表明,就養育成本而言,腦癱患兒的養育成本是正常新生嬰孩的2倍以上,可見,小兒腦癱患病給患兒家庭帶了了極為沉重的經濟負擔。具體分析腦癱,醫學名詞成為腦性癱瘓,小兒腦癱臨床表現:患兒屈曲身體困難,患兒頭頸松軟無法正常抬頭,患兒不愛活動,患兒發育遲緩,吞咽功能差,睡眠太少或太多等。所以腦癱患兒存在明顯的運動功能、發育障礙問題,這給家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以及精神負擔。所以早期的全面檢查以及康復治療是改善腦癱預后的關鍵。
1.2意義
目前國內外關于腦癱患兒康復護理治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腦癱患兒康復護理治療措施方面,并且證實不同的康復治療措施是影響患兒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腦癱患兒主要康復護理治療的時機對于腦癱患兒的康復至關重要,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期,不少腦癱患兒父母忙于工作,腦癱患兒主要照料者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占有一定比例,他們大都處于中老年,關注如何把握腦癱患兒康復治療的時機的研究極少,并且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腦癱患兒采取何種康復治療措施,對于康復治療時機的關注極少。已有文章報道不同文化、經濟水平等腦癱照料者生活早期康復護理治療存在差異,但對他們對治療后生存治療改善的差異性暫無深入探討。本次研究將本人所在醫院于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入的腦癱患兒共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其中27例作為治療組,根據病情具體情況給予功能訓練、全身按摩、高壓氧等早期綜合康復性治療,其余23例為在本醫院出生,但未進行早期系統干預,例為對照組,兩組患兒均于出生后12個月復診,進行關節活動度評定、反射發育評定和智力測定,最后采用統計學方法對兩組患兒的腦癱發病率數據進行對比研究,對研究結果進行詳細分析,以期找出有效降低腦癱患兒發病率的治療措施。主要早期康復護理治療的提高,對于腦癱患兒生活照料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利于腦癱患兒的康復,減輕經濟及社會負擔。
1.3研究目的及目標
研究目的:總結腦癱患兒護理中實施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總結康復護理價值。
研究目標:根據研究結果,分析出早期系統干預措施對腦癱患兒發病率的影響程度,并進行總結,找出有效降低腦癱患兒發病率的早期系統干預措施,并在此期間撰寫論文一篇。
1.4關鍵詞及定義
腦癱患兒;小兒腦性癱瘓是指嬰兒從出生前至出生后一個月以內,當受到早產、難產、窒息、黃疸以及其它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所產生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簡稱為小兒腦癱,其臨床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腦癱患兒運動、智力、語言等多方面生理功能障礙,且后遺癥無法消除。
早期干預;在新生嬰孩發育的早期,為了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而針對該兒童及其家庭采取的一系列的綜合性服務措施。
康復治療;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學的、教育的、社會的、職業的各種方法,使病、傷、殘者(包括先天性殘)已經喪失的功能盡快地、能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使他們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和經濟上的能力得到盡可能的恢復,使他們重新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