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輻射基本知識一c32314b6e53a580216fcfe73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0 積分
- 紅外輻射基本知識-c32314b6e53a580216fcfe73第一節 光的本質
關于光的本質,許多世紀以來同時存在互相矛盾的論點,但都在相互補充,不斷進步。
一、光的本質
1.光微粒說:早在17世紀牛頓(Newton)就提出光的微粒學說。他認為光是由有彈性的球形微粒所組成,稱為“光微粒”。據此牛頓說明了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定律。
2.光波動說:與牛頓同時代人惠更斯(Wheegense)提出了光的波動學說。他認為光是以球面波的形式傳播的。如果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的小孔,則在小孔后面形成新的球面波,根據這一理論可以解釋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
3.電磁波說:19世紀麥克斯(Maxis)提出光的電磁波理論。他認為光是一種在空間傳播的電磁波。該理論涉及光的電磁本質,指出光和電磁性質的一致性。證明了X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無線電波等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波長上的差別而已。
4.量子論說:20世紀初普朗克(Planck)提出光的量子論學說。他認為:發光體的原子在發射光波時,是一份一份地發射的,光源好象射出一個一個“能量顆粒”,每個能量顆粒大小是固定的,稱為這種光的一個量子。量子的大小只與這種光的頻率有關。據此學說,光除了波動性外,還具有用量子表示的微粒性。量子的大小決定于頻率,所以紫外線的量子比較大,可見光的量子次之,紅外線的量子更小。該學說能解釋光的熱效應、化學效應、熒光現象及光壓等。
二、光的分類
根椐光的波長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
1.可見光:占全部電磁波譜的極小部分。當陽光通過棱鏡后,由于不同波長的光線穿透介質產生的折射角度不同,因而在棱鏡后面的白屏上陽光分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可見光的波長為400760nm(納米)。1m =1000nm(納米)。
2.紫外線:在紫色光之外端謂紫外線,肉眼不可見光,波長約為4-399nm.在紫外線之外端還有x射線、r射線、宇宙射線。
3.紅外線:在紅色光之外端謂紅外線,亦為不可見光,波長0.761000m。紅外線之外端還有微波,無線電波。
第二節 紅外輻射的特性
一、紅外輻射與紅外光譜
一切高于絕對零度(OK,-273.16℃)的物體都有自身的輻射熱,只是常溫物體的輻射峰值不處在人類視覺范圍內,而處于紅外波段,因而人眼不能看到常溫物體的自身輻射(在自然界事實不存在絕對零度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