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零件圖——技術要求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ppt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第十三章 零件圖——技術要求
主要內容
1 表面粗糙度
2 公差與配合
3 形位公差
第五節 表面粗糙度
(一)概念
零件經過機械加工后的表面會留有許多高低不平的凸峰和凹谷,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峰谷所組成的這種微觀幾何形狀特征,稱為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與加工方法、所用刀具和工件材料等各種因素都有密切關系。
表面粗糙度是評定零件表面質量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是零件圖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要求。
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是目前生產中評定表面粗糙度用的最多的參數,Ra值越小,表面質量就越高。
二)表面粗糙度的選用
零件表面粗糙度Ra值的選用,應該既要滿足零件表面的功能要求又要考慮經濟合理性。具體選用時,可參照生產中的實例,用類比法確定,同時注意下列問題:
1.在滿足功用的前提下,盡量選用較大的表面粗糙度參數值,以降低生產成本。
2.在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參數值應小于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參數值。
3.受循環載荷的表面及容易引起應力集中的表面(如圓角、溝槽),表面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4.配合性質相同時,零件尺寸小的比尺寸大的表面粗糙度參數值要小;同一公差等級,小尺寸比大尺寸、軸比孔的表面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5.運動速度高、單位壓力大的摩擦表面比運動速度低、單位壓力小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參數值小。
6.一般地說,尺寸和表面形狀要求精確程度高的表面,粗糙度參數值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