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刨床推動架課程設計說明書
- 文件下載:
-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x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牛頭刨床推動架課程設計說明書(附毛坯圖和零件圖) 上圖為B6065牛頭刨床推動架毛坯圖,是牛頭刨床進給機構的中小零件,φ32mm孔用來安裝工作臺進給絲杠軸,靠近φ32mm孔左端處一棘輪,在棘輪上方即φ16mm孔裝一棘爪,φ16mm孔通過銷與杠連接桿,把從電動機傳來的旋轉運動通過偏心輪杠桿使推動架繞φ32mm軸心線擺動,同時撥動棘輪,帶動絲杠轉動,實現工作臺的自動進給。其材料為HT200,該材料為球頭鑄鐵,具有較高強度,耐磨性,耐熱性及減振性,適用于承受較大應力和要求耐磨零件。(零件圖見紙質附圖)
由零件圖可知,φ32mm、φ16mm的中心線是主要的設計基準和加工基準。該零件的主要加工面可分為兩組:
1、φ32mm孔為中心的加工表面
這一組加工表面包括:φ32mm的兩個端面及孔和倒角,φ16mm的兩個端面及孔和倒角。
2、以φ16mm孔為加工表面
這一組加工表面包括,φ16mm的端面和倒角及內孔φ10mm、M8-6H的內螺紋,φ6mm的孔及120°倒角2mm的溝槽。
這兩組的加工表面有著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φ32mm孔內與φ16mm中心線垂直度公差為0.10;
2、φ32mm孔端面與φ16mm中心線的距離為9.5mm。
由以上分析可知,對這兩組加工表面而言,先加工第一組,再加工第二組。由參考文獻中有關面和孔加工精度及機床所能達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技術要求是可以達到的,零件的結構工藝性也是可行的。
二.編制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路線
1、基面的選擇
基面選擇是工藝規程設計中的重要設計之一,基面的選擇正確與合理,可以使加工質量得到保證,生產率得到提高。否則,加工工藝過程會問題百出,更有甚者,還會造成零件大批報廢,使生產無法進行。
2、粗基準的選擇
對一般的軸類零件來說,以外圓作為基準是合理的,按照有關零件的粗基準的選擇原則:當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時,應選擇這些不加工的表面作為粗基準,當零件有很多個不加工表面的時候,則應當選擇與加工表面要求相對位置精度較高大的不加工表面作為粗基準,從零件的分析得知,B6065刨床推動架以外圓φ50mm作為粗基準。
3、精基準的選擇
精基準的選擇主要考慮基準重合的問題。選擇加工表面的設計基準為定位基準,稱為基準重合的原則。采用基準重合原則可以避免由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引起的基準不重合誤差,零件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能可靠的得以保證。為使基準統一,先選擇φ32mm的孔和φ16的孔作為精基準。
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
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和方案選擇,首先要保證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另外還要考慮生產率和經濟方面的要求,在選擇時,應根據各種加工方法的特點及其經濟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結合零件的特點和技術要求,慎重決定。
φ50mm的外圓兩端面保證尺寸45mm,表面粗糙度6.3 粗銑
φ35mm的外圓兩端面保證尺寸20mm,表面粗糙度2.5 粗銑——半精銑——精銑
粗銑深9.5mm寬6mm的槽。
粗車φ27mm的端面。
鉆、擴、粗、精鉸φ32mm的孔,倒角45°。
鉆φ10mm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