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與課程設計20120528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rar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 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與課程設計20120528第一部分 大綱要求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是使學生較全面、系統掌握和深化機械原理課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機械專業學生教學培養計劃中接觸工程設計的第一個設計實踐。
1.1 課程設計的目的與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原國家教委高等工業學校機械原理課程教學指導小組1998年制定)
按照一個簡單機械系統的給定功能要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擬訂機械系統的運動方案,并對其中的某些機構進行分析和設計。通過課程設計這一環節,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本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查閱技術資料、繪制工程圖和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在課程設計中,要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設計的能力。
2、目的
(1)鞏固、加深和綜合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獨立解決有關機械原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受到確定運動方案的初步訓練,通過設計進一步提高學生使用技術資料、運算、繪圖及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3)培養學生機械系統設計(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和創新能力。
1.2 課程設計內容
課程設計選題通常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給定具體的機器(或機構)進行分析和綜合。其內容可包括運動分析、力分析及飛輪設計和機構設計,這種類型題目,將教材中的運動學、動力學內容串起來,使學生對機器設計有一個較完整、系統的概念。
另一種類型是運動方案的設計。要求學生按照題目給定的機械用途、功能及工藝條件所提出的運動要求,或構件位置、點的軌跡等進行機構選型、尺度綜合、主要參數優選,畫出運動方案的傳動系統圖及運動循環圖,這種類型的題目要求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并在設計中主動收集、鉆研參考資料,積極構思,發揮聰明才智與創造精神。在設計中應多開展方案選擇的討論與比較,但由于運動方案選擇涉及到有關專業課程內容,如加工工藝、機械傳動設計等,學生還未學過,因此本課程設計僅從實現運動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討論。主要包括機器功能分析、工藝動作過程確定、執行機構選擇、機械運動方案評定、機構尺度綜合。
1.3 課程設計方法
不論哪種類型的課程設計,都可用圖解法、解析法或兩者結合進行,但盡量采用計算機完成。設計要求圖面整潔,合乎規范,計算步驟清晰,書寫端正,完成規定的圖紙和計算說明書。采用解析法完成時,設計前應復習有關的算法語言及計算機基本操作,設計中要求學生能建立數學模型、繪制框圖、編寫程序、上機調試,并會分析運算結果,繪制有關曲線。
1.4 課程設計時間安排
課程設計安排方式:
集中式:一般在課程結束后用一周時間集中進行。
分散式:將課程設計與課程平行進行。
集中與分散:在機械原理課程進行到一半以后布置題目,先進行課程設計的調研及部分工作,在課程結束后再集中一段時間進行。
第1與第3種方式比較適合于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第2種方式對密切聯系每章中的理論教學較好,適合于以解析法為主要手段的機構分析與綜合類的課程設計題。
課程設計方式可選取其中之一類型進行。
1.5 課程設計成績評定方法
課程設計考核內容包括:設計質量(設計數據的準確性、設計過程的嚴密性、設計圖紙的質量、方案的可行性等),設計說明書(內容、組織、清晰),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設計過程的獨立分析能力與小組同學的協調性等。
成績分優、良、中、及格、不及格5種。
課程設計成績可計入課程總成績,占總成績的20%。也可單獨核算。
第二部分 課程設計內容
選題: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
設計步驟:
任務分析:明確工藝參數及運動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