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立體倉庫設計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畢業設計-小型立體倉庫設計1.1 課題的背景
物流自古以來就伴隨著人類社會共同向前發展,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現代科學技術與工業發展相結合的產物。僅年來,我國為了發展經濟,各地都在大力發展交通,海、路、空并舉,進行大規模的基本項目的投資建設,成為現代化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而交通事業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使物質能夠迅速流通,促進經濟的發展。在現代社會中,物質流通領域的供應鏈在信息、網絡的沖擊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依靠傳統的流通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而倉庫又成為各個交通樞紐上的結點,倉庫設備的發展必須跟時代的步伐,為了滿足現代社會的商品需求、管理與流通,立體倉庫營運而生,并在現代物流中起著重要作用,且隨著社會的需要,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
1.2 國內外研究狀況
立體倉庫的產生和發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生產和技術發展的結果。50年代初,美國出現了采用橋式堆垛起重機的立體倉庫;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現了司機操作的巷道式堆垛起重機立體倉庫;1963年美國率先在高架倉庫中采用計算機控制技術,建立了第一座計算機控制的立體倉庫。此后,自動化立體倉庫在美國和歐洲得到迅速發展,并形成了專門的學科。60年代中期,日本開始興建立體倉庫,并且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成為當今世界上擁有自動化立體倉庫最多的國家之一。
我國對立體倉庫及其物料搬運設備的研制開始并不晚,1963年研制成第一臺橋式堆垛起重機(機械部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1973年開始研制我國第一座由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立體倉庫(高15米,機械部起重所負責),該庫1980年投入運行。到2003年為止,我國自動化立體倉庫數量已超過200座。
據美國ADL公司調查,1988年世界自動化倉庫和運輸設備的市場容量約為20億美元,到了1995年市場規模為35億美元。21世紀自動化倉庫和搬運設備市場已達70億,比1995年提高了一倍。又據日本通產省在1990年對日本國內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市場調查結果為549億日元,到了1995年,日本自動化立體倉庫的市場容量增加到752億日元,2000年達到1030億日元。依此推算,未來自動化立體倉庫市場容量增長可達65%。
自動化立體倉庫在國內大中城市發展前景看好。上海市已經把發展立體倉庫和立體倉庫事業作為上海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